2015-10-13
2015年10月9日📞,本所张伟然教授为2015级新生专门讲授了一场学术入门讲座,题为“学术研究的规范与伦理”🤑。讲座在光华楼西主楼2201会议室举行👱🏿♂️,由副所长邹怡副教授主持🤵🏽♂️。
讲座内容分为🧏♂️:基本概念、学术载体👱🏼、学术论文的规范🫂、学术研究的伦理和学术语体五个部分。张教授形象地向同学们讲解了何为“学术”,何为“创新”,并且就如何进行学术创新,从“创造新知”和“纠正谬误”两个切入点作了详细的指导。张教授指出🥝,学术的载体有论文、著作、随笔以及地图🤵🏽、数据库等多种形式🙇🏽🫣,学术语言必须理性👩🏿⚕️、客观,不能带有主观感情色彩,学术推导必须准确、严密。
随后,张教授着重论述了学术论文的规范问题🧖🏽♂️。学术论文的外在规范即格式🥙,不同学科有不同要求,他强调,作为一名研究生必须明确本学科论文的格式规范,并严格按照格式来规范作文👩🏼🦱。学术论文还有一通用的内在规范,即“一语必有证”,也就是说,每个论断必须有其证明,每个证明必须要有旁证,从而做到正🔹、反、侧多角度的严密论证。学术论文的另一通用规范为“一言必己出”🙋🏿♂️,即要求结论判断必须使用原创话语🙎🏽♀️,不可与已有著作雷同💇🏽🎺。在论文注释规范方面,张教授举例分析了注的类别,并通过列举正反例证指导同学如何正确出注,强调了“注”与“参考文献”的区别💔。在转引方面,张教授告诫大家,学术论文所用的资料决定了文章的质量🧣👨🏻⚖️,因此必须尽力追溯和使用第一手资料👩🏫,不能心存侥幸、偷懒懈怠,如此方能确保所引资料的正确性,避免转引所导致的讹误。因所引书藏于境外而不可得等客观因素造成看不到原书时👱🏿,可以转引,但务必注意转引出处的权威性和可靠性。在谈到“论文剽窃”这一问题时,张教授讲解了证明论文剽窃的方法和证据,并向同学列举几个通过“不出注”🚟、“出伪注”等方式进行剽窃的实例📝,并反复告诫在座同学务必诚实做人🐑🏊,脚踏实地,严禁剽窃。
讲座从傍晚六点半开始,至九点半结束,前后持续三个多小时🥄,前往聆听的同学不禁为张教授的学术激情所感染。同学们普遍反映,此次讲座提升了大家的学术规范意识,并为大家尽快进入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及时且富有针对性的指导。